您好!欢迎来到吉林市四叶草心里咨询室!收藏网站了解更多最新资讯   |   站点地图

 心理咨询热线:
15688915891

分离焦虑首页 > 报名项目 > 儿童 > 分离焦虑
婴儿的恐惧所在位置:首页 >报名项目 >儿童 >分离焦虑      发布时间:2018.04.14

身为佛洛依德忠实的继承人,克莱因的人性观受到佛洛依德攻击和死亡本能概念的影响,她同意婴儿先天的气质、挫折容忍力是影响其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则是影响婴儿人格发展的第二因素。这样的人性观和假设并经由她对儿女所做的观察分析,以及多年来从事儿童精神分析等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得到佐证。克莱因的理论如同佛洛依德一般,颠覆了一般人对婴儿一厢情愿的假设。人们总是宁愿相信婴儿纯洁无知,有如善良的天使,但这是成人内心所建构出来的初,也是终的乌托邦幻想「一个只有天使,没有撒旦;只有善良,没有邪恶的王国。」这是一种幻想,而非现实。佛洛依德提到婴儿期的性生活与俄狄浦斯斯情结曾让他被大肆鞑伐,克莱因提出婴儿对母亲的忌羡与攻击同样令人难以忍受,而Raphael-Leff

TIM截图20180414103746.jpg

(1986)研究原始的母性迫害,更让人们心中所怀抱「永远的慈母」梦碎。有关于欲望、冲动和攻击的本质总令人们感到不安,人们害怕去思考、面对真相,因为人性的幽暗面太威胁到人们内心对自我的认定,和对这个世界的控制感。

从古至今,东、西方宗教意图以神性和灵性的力量来净化人心,却屡屡受挫,十字军东征假宗教之名行屠杀之实,九一一的恐怖攻击被狂热的宗教份子称之为「圣战」。遑论以人性的力量来自我节制、利己利人,所以礼记的礼运大同篇仅是一个理想世界的勾勒。基督教说:「世人皆有罪」,所以需要信仰的救赎,以免受到撒旦的诱惑而犯罪。佛教说人们由于累世以来贪、嗔、痴等业障,故堕入六道轮回中沈沦受苦。显然,不同的宗教对人性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仍强调节制欲望,正信正念。对于无法自我节制,其欲望和冲动具有伤害和毁灭性的人,基督教说:「信耶稣得永生。」佛教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上述均反映出人类需要灵性的力量来节制人性当中难以驾驭的暗流。从上述东、西方宗教的价值和人性关怀中,其实均呼应了佛洛依德所谈论的「死亡本能」,以至于克莱因从婴儿观察中发现的原始的偏执-分裂焦虑状态、忌羡与攻击等人性的本质,并非叛逆,也无不当之处。

TIM截图20180414103806.jpg

婴儿早期的心智发展

人类的生命力也非常脆弱,出生后第一年的婴儿夭折率相当高,多数死亡原因不明。无法得到足够照顾和医疗的婴儿很快也会死亡或残缺,因此,亚洲和非洲的开发中国家惊人的婴儿死亡率也就不足为奇。在智能的发展上,出生第一年的婴儿脑神经发展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五,到上小学之前则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人类的发展无论从身心或智能角度来看,关键的时期是在婴幼儿期。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动物像人类经历这么漫长且脆弱无助的依赖期。通常婴幼儿主要依赖的对象是母亲,在不得以的情况之下,则转向替代照顾者。这几年来,我个人经历怀孕、生产和育儿的过程,长期密切地和女儿相处和观察,使我有机会见证初生稚儿原始的焦虑、欲望和冲动,距离克莱因所言并不遥远。我相信婴儿内在的需求是求生存,内在的渴望则是被爱、被接纳。然而,母爱来自贺尔蒙或者后天的社会学习却是不得而知?「生他的人,不能保证会爱他;爱他的人不能保证有能力照顾他或是如愿照顾他。」在婴儿毫无选择权的情况下,把性命完全交付给另外一个人,基本上是相当具有威胁性的事情。

克莱因(1946)认为婴儿早期的自我非常缺乏整体性,自我的功能是为了处理焦虑,有机体内在的死亡本能运作造成焦虑,婴儿害怕毁灭、死亡和被迫害;害怕毁灭的冲动指向自己,经验到对不可控制的全能客体的恐惧。婴儿原始焦虑的其他来源还包括出生创伤(分离焦虑)和生理需求受挫,而这会被婴儿经验为是客体故意造成的。即使这些客体被经验为外在的,他们透过内射成为内在的迫害者,由此增强了对内在毁灭性冲动的恐惧。基于处理早期焦虑的需求,自我发展出基本的防卫机制,但仍无法让婴儿解除焦虑;这些早期自我的防卫机制包括了:分裂客体、冲动化、理想化,以及否认掉内在和外在现实与令人窒息的情绪。婴儿早期的焦虑内容则是恐惧被下毒和被吞吃掉,婴儿刚出生的前三个月的发展,面临上述的焦虑和防卫机制;这个婴儿早期发展阶段称为「偏执-分裂心理位置(schizoid-paranoid position )」。偏执-分裂的产生是婴儿把有敌意的内在世界投射到外在世界,使外在世界变坏;再反过来内射进来一个有敌意的外在世界,如此增加了被迫害的恐惧,投射更多的敌意到外在世界。投射出来是为了控制客体,以便能够控制、包含危险有害的部分自我;然而,如此暴戾的投射方式,使得婴儿的身体和心智反过来被他人以敌意的方式所控制,而再度内射进来的客体则包含了婴儿自我当中有危险的部分;当焦虑以此方式被累积时,成为偏执妄想症的基础。

出生四到六个月的婴儿开始内射完整的客体进来,此时客体关系也开始改变。婴儿发现它所爱和所恨的母亲原来是同一个人,婴儿开始害怕失落母亲,哀伤的感觉涌现,并且伴随强烈的罪恶感,因为婴儿发现它把太多的攻击冲动指向所爱的客体(母亲),此即忧郁心理位置(depressive posision)的到来。这个过程促进了婴儿自我的进一步整合,同时增进婴儿对心理的真实和外在世界有更好的了解,对内在情境和外在情境有更好的统合。由于害怕对所爱的客体的攻击导致了客体的失落,此时婴儿对自身的哀伤和罪恶感有更实际反应,他渴望修复和他所伤害过的可爱客体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更令它满意的客体关系和升华,这又反过来增进自我的整合(Klien, 1946)。

克莱因(1946)相信:六个月到一岁的婴儿需要修通其忧郁心智状态,但同时间分裂机制仍以一种经过修饰的形式在运作着;早期的焦虑状态仍须一再地经验到被修饰。孩童早期几年间经历着偏执-分裂心理位置和忧郁心理位置之间的来回移动和修饰,此即婴儿式的精神官能症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焦虑的程度下降,客体不再那个理想化,也不再那么可怕,现实感增加,同时适应力也提升了。忧郁心智状态是儿童早期发展的核心角色,在正常的发展中,好的外在客体一再让婴儿获得满足,则可帮助婴儿克服偏执-分裂心智状态,使婴儿的心智获得极大的复原力和弹性,婴儿开始将客体完整的内射进去时,婴儿的客体关系产生了根本的转变;完整客体当中好的、可爱的部分与可恨的部分得到整合,使婴儿感到哀伤和罪恶感,象征婴儿情绪和心智生活的重大进展。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

在线咨询电话预约

免费咨询热线:15688915891

吉林市船营区向阳街华南30号楼1单元2层6号



24小时服务热线:15688915891地址: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向阳街华南30号楼1单元2层6号

版权所有:吉林市四叶草心理咨询室

友情链接:韩语培训 |